來源:中國科技網 記者張蘊
做強“種業芯片”是國家戰略需求,也是青海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重要保障。記者日前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經過一年建設,青海省首個試點省實驗室“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取得階段性成效,為集中力量挖掘、保護青藏高原特有種質資源優異基因提供科技支撐。
為充分發揮青海省種業優勢和區域特色,青海省科技廳通過整合全省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方面的優勢單位和團隊,組建成立青海省首個試點省實驗室“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實驗室于2022年1月正式掛牌啟動建設。實驗室旨在通過搭建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平臺,以項目為紐帶,實現多學科力量整合,大幅度提高高原農業高端人才培養能力、育種效率和質量,通過大力推廣優質品種及開發有機、綠色、功能農產品,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2月17日,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院長金萍介紹,實驗室組建以來,為國家種質庫提供了200余份創制的優異資源,為國內兄弟省份科研機構提供青海特有優異種質資源21份用于合作研究,挖掘出特早熟、優質、高產等多個優異基因為國內育種單位開展相關作物分子標記育種提供了參考信息;實驗室向省內外供應各類主要農作物種子3000萬公斤,優質蔬菜種苗及苗木900萬株,油菜、青稞和豆類占全省商品種市場份額均在75%以上,馬鈴薯占全省商品種市場份額的55.23%。實驗室開展青稞面粉、掛面、紅曲茶、麥片等產品研發和銷售工作,年度轉化及生產青稞系列產品新增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發表論文220篇,其中SCI論文85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1件,認定和登記省級以上新品種14個;登記成果37項,其中6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獎成果6項,其中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
下一步,實驗室將為兄弟省份提供青海特有的優異種質資源和優良基因,為國內外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技術人員提供較完善的學術交流和研究條件。通過5到10年的建設,力爭將實驗室打造成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高地,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公司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