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近年來,在宅經濟、快消經濟的影響下,即烹、即熱、即食等預制菜品迎來井噴式發展,因其操作便捷、易儲存等特點,逐漸受到廣大消費者及餐飲單位的青睞。那么到底什么是預制菜呢?預制菜安全嗎?
一、什么是預制菜?
預制菜,又稱為預制調理食品,一般指以各類農、畜、禽、水產品為原輔料,配以調味料等輔料(含食品添加劑),經預選、調制等工藝加工而成的半成品。通常預制菜需要在冷鏈條件下貯存或運輸,供消費者或餐飲環節加工者簡單加熱或烹飪后食用。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的團體標準《預制包裝菜肴》(T/CNFIA 115-2019)規定,預制菜根據食用方式可分為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大類。其中即食食品可以直接食用,如腌制熟食等;即熱食品需要加熱后食用,如快餐料理包、自熱火鍋等;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均需自行入鍋加工或烹調,如調味過的牛排和生鮮切配菜等。
二、預制菜發展現狀
近年來,預制菜產業發展迅速,體量劇增。預制菜產業主打一、二線城市,主產區包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消費區域集中在經濟發達的華東和華南地區。據統計,全國預制菜相關企業從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7.6萬家。市場規模從2017年約1000億元增長到2021年超過3000億元。行業業態也是各式各樣,既有傳統連鎖餐飲企業、大型商超、便利店,也有新型零售(生鮮電商、社區團購、新型火鍋超市)及直播平臺等。目前國家尚未針對預制菜出臺食品安全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行業發展亟待規范。目前僅有廣東省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加快推進預制菜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預制菜分類基礎標準、品質評價檢測標準等制定。
三、預制菜安全嗎?
預制菜樣式繁多,原材料相對比較復雜,對食材新鮮度及儲存條件要求較高。網絡上頻繁曝光預制菜企業疏于管理,造成衛生環境不達標和原料信息不清晰等問題。
結合浙江省2022年抽檢情況來看,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預制菜主要涉及預制肉制品、水產制品、方便食品、罐頭、速凍調制食品等類別。針對上述食品浙江省2022年共抽檢3004批次,發現不合格51批次,合格率達到98.30%,與同類的肉制品、水產制品、速凍食品檢測合格率(98.90%)相比低0.60%。主要風險風險為:
(一)非即食預制肉食品存在過氧化值超標問題。浙江省抽檢中發現有7批次非即食預制肉食品存在過氧化值超標,不合格產品主要為腌制豬肉、鴨肉等。過氧化值超標原因為產品中油脂發生變質酸敗,食用時會有輕微的哈喇味。
(二)沖調類方便食品存在霉菌污染問題。檢驗中還發現10批次的沖調類方便食品霉菌超標,均為方便粥羹類食品。因谷物類方便食品中水分含量較高,易出現霉菌超標。食用霉菌超標食品可能引起腹瀉等人體不適癥狀。
(三)生食類預制菜如沙拉等檢出致病菌風險。上海、濟南等多地抽檢發現即食沙拉食品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食用含致病菌的食物可能引發群發性的腹瀉、嘔吐等癥狀,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四、消費小貼士
(一)建議通過正規的超市或農貿市場購買預制菜。尤其是在挑選生鮮類產品時,宜選擇肉質有彈性、顏色有光澤且無異味的新鮮產品,同時還需關注產品的貯存條件是否符合0-7℃冷藏要求。
(二)挑選預包裝產品時,需關注產品標簽上配料表、生產日期、貯存條件等,烹飪制作需按照包裝上“食用方法”操作。同時,可通過支付寶“掃一掃”或“浙里點檢”小程序掃描外包裝上條形碼,查詢該食品歷年抽檢是否存在不合格情況。
(三)選購沙拉等生食產品,可向銷售人員確認產品的制作日期、保質期。生食產品最好當天食用,長期存放易產生雜菌滋生。若無法盡快食用,建議密封后進行冷藏。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公司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