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奚木河
什么是全谷物?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的定義,全谷物是指沒有經過精細化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或壓片等處理,但仍然保留了完整的谷粒所具備的胚乳、胚芽、麩皮等天然營養成分的谷物。
通俗一點說,全谷物強調谷物加工前后,組分和營養與完整穎果基本保持一致。
什么是全谷物食品?
2020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團體標準《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判定及標識通則》對全谷物食品做出了定義:
1.100%全谷物食物:谷物是除水及加工工藝必需的添加劑(如酵母)外唯一配料來源,且谷物原料100%來自全谷物;
2、全谷物食品:谷物為主要原料且不是唯一配料來源時,以谷物、水及其他配料制成的谷物制品,全谷物是除水第一配料,且不少于食品總質量(以干基計)的51%;
3、含全谷物食品:以谷物、水及其他配料制成的谷物制品,全谷物是谷物的主要來源,不小于谷物原料的51%且大于食品總質量(以干基計)的25%。
全谷物與精致谷物有何不同呢?
經過精細化等加工后的谷物就是我們常說的精致谷物,如白米、白面等。
精加工不僅剝去了谷物的麩皮和胚芽,還帶走了谷物中天然存在的對人體有益的大量B族維生素、維生素E、礦物質、膳食纖維、植物化學物等營養成分。
谷類的礦物質大都集中在谷皮和糊粉層,而精致谷物加碾磨加工過程中,谷皮、糊粉層和胚芽常被分離出去。
全谷物的攝入量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2007年建議,“每餐都應該攝入未加工的谷物(谷物)和/或豆類”;美國和加拿大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的全谷物至少占到吃的谷物的一半”;北歐國家推薦“每天至少攝入75g全谷物(干基),或者相當量的250全谷物產品”;英國建議“盡量選擇全谷物、深色食物、富含膳食纖維食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我國成人每天攝入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g。近年的營養調查發現80%以上的中國成年居民全谷物攝入不足,每天攝入的全谷物只有15g。
“四分之三消費者不知何為全谷物;僅有不到一成(9.15%)消費者每天食用全谷物……”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于日前開展《中國消費者全谷物認知狀況報告(2021)》專項調查,揭示了中國消費者對全谷物的認知狀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中指出:增加全谷物攝入可降低全因死亡風險,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還有助于維持正常體重,延緩體重增長
我國全谷物食品的發展現狀與問題
《用全谷物思路推動我國雜糧加工業發展》指出我國全谷物食品的消費需求特性,長期以來,我國居民基本上是以精白米面制品作為主食。對全谷物的相關研究關注較少,尤其是對全谷物的營養與健康作用、生理活性組分及其生物有效性,全谷物食品與慢性疾病關系及其流行病學研究、全谷物食品的消費需求、全谷物食品的加工技術與產品開發、全谷物食品安全及其控制、全谷物食品的科普宣傳與推廣等方面的研究尚需重視與加強。
發展全谷物食品是利國利民的公益性事業,也是改變傳統谷物消費理念、轉變糧食加工產業經濟增長方式的系統工程,需要農業、科技、教育、公眾營養機構、農業企業、學術團體組織、媒體等諸多部門與領域的通力合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公司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